八月燕城,流金似火。
与天气一样火热的,是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内项目建设掀起的滚滚热潮:福建智泰科技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已经进入内部装修阶段,部分生产设备正在订购;福建中禾新材料有限公司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导电剂及导电塑料生产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厦门凯纳石墨烯和单壁/寡壁碳纳米管粉体建设项目签约落地……
“链”上发力,打造工业经济新引擎。近年来,永安市强化创新驱动,坚持以人才链促进创新链、以创新链服务产业链、以产业链集聚人才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着力破解突破产业发展瓶颈,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推动项目落地,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底色更足。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走进永安市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展厅,在琳琅满目的展品中,一块黑色微晶石墨矿石格外引人注目。
“永安市已探明的微晶石墨矿储量超9000万吨,居全省首位,但微晶石墨的产业化开发应用目前仍是世界技术难题。”永安市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管委会主任潘捷说。
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才能赢得未来。永安市锚定发展目标,直面问题迎难而上。
“园区成立了本地微晶石墨产业化应用攻关课题组,联合石墨负极全球头部企业,共同出资5000万元,重点研究本地微晶石墨在石墨负极、导电炭黑等方面的应用。”潘捷说。
借智推动产业“登高”,微晶石墨产业化应用课题攻关取得新突破。
“目前矿产品分析和微晶石墨负极材料小试阶段顺利完成,项目已经进入中试阶段。”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黄玉棋说,这是实现南方微晶石墨产业化应用的重要突破口。
永清石墨烯研究院科技人员研发新产品
成立于2018年1月的永清石墨烯研究院,重点搭建“三个中心”,即检测认证中心、技术开发中心、创业孵化中心,依托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在石墨烯及新能源储能材料领域研发、技术、人才的优势,共同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立足当前,放眼长远。除了帮助园区企业解决技术瓶颈外,永清石墨烯研究院以永安为圆心,面向全省、全国不断拓展服务范围。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永安市锚定“一纵三横”产业发展路径,从石墨提纯到石墨负极、等静压石墨与石墨烯产业链,再到产业化应用全过程、各领域,一个个技术瓶颈正在被突破,一股股创新活力正在园区迸发。
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批企业,促进一个产业,这是永安市做大做强新兴产业,构建新型产业集群的一大亮点。
“石墨烯材料因其超高导热性、超强导电性等特性,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小到服装、保暖产品,大到电子芯片、生物医学、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都有石墨烯产品的身影。”潘捷说。
石墨和石墨烯产品
目前,石墨烯导热膜是石墨烯应用领域第一个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的产品,也是第一个以石墨烯作为主要原材料的产品。
按照永安市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 “一纵三横”定位,石墨烯新兴应用产业链是园区“三横”之一。
走进福建沪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各类机器设备开足马力赶制订单。这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高端等静压石墨材料及器件于一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光伏和半导体领域,2023年完成产值8000万元。
“今年我们达产满产后,年产量可达3000吨,年产值预计可达2亿元。”公司副总经理纪斌说,我们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领域持续发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如何串珠成链,延伸石墨烯新兴应用产业链?
“抢抓政策机遇,深化沪永合作,我们坚持以商招商、以产业链招商,着力打造以石墨烯导热膜为主的热管理产业链条。”黄玉棋说。
在上游,园区引进泽源微波法宏量制备石墨烯项目,这是一家采用微波物理法制备石墨烯的公司,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具有高质量、强稳定、低成本、无污染等特点。
“我们通过上游集聚项目,降低生产成本,为做大石墨烯导热膜产业奠定坚实基础。”黄玉棋说。
上游在壮大,下游在拉长。园区引进智泰石墨烯与液态金属导热散热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这一项目是以石墨烯导热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的热管理产品可以应用于5G基站、智能通信系统、电子通讯等领域,主要指标在同类产品中处于技术领先。
产业链磁吸效应,引来大项目集聚。引进一个项目,集聚一个产业,推动一方发展,这样的故事还在园区演绎着。
2020年3月,福建福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尊华到园区考察。5月,公司注册。2021年初,公司在园区投产。2022年6月,公司实现量产,年产能2000吨,产值可达3亿多元。
纵向串珠成链,横向配套产业发展。“我们的生产工艺,可以为园区翔丰华、烯望新材料、康碳等企业提供代加工服务,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吕尊华说。
铸链延链强链,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凸显,园区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目前,永安已有23家新型碳材料企业入驻园区,产品涵盖石墨类材料、碳纤维材料、碳纳米管材料、碳复合材料等领域,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型碳材料产业集群,去年实现产值30.02亿元。
事业发展,关键在人。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发展壮大,离不开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我们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动力’的发展理念,突出产业化引才需求导向,不断拓宽引才渠道,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吸引各类人才向园区集聚。”潘捷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博导……站在永安市石墨和石墨烯产业的人才展厅前,看着“智汇永安、才聚燕城”板块,着实让人震撼,一个产业园区为何可以吸引50多名高端人才?
答案,可以从每位人才关联的企业中去寻找,目光定格在翔丰华。
从2015年5月落户永安,到2020年9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翔丰华只用了短短5年时间。这个“烯宝宝”从一落地,就快速成长为三明和永安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发展的领头羊、金娃娃。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而人才是创新之源。
从本科一路读到博士后,白宇在清华大学的求学经历都与“材料”二字紧密关联。2018年,白宇进入翔丰华,主持石墨负极、石墨烯等新型碳材料开发,锂离子电池性能研究等工作。
这是一支40余人的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二十七八岁,年轻富有活力,大家满怀激情,铆足劲儿一起攻坚克难。
2018年,公司牵头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用石墨和石墨烯材料”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白宇带领的研发团队荣获第十五届“福建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标兵”称号。
对于白宇这样的产业人才,永安市及时出台各种人才政策福利。翔丰华已享受永安市人才首套房购房补助160万元、人才公寓10套,10名企业人才享受子女自主择校入学等政策优惠。
翔丰华是园区引才聚才的一个缩影。随着越来越多企业落户园区,永安石墨和石墨烯产业的行业影响力逐步扩大,在全国形成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园区先后引进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中科院等20多个创新创业团队。
围绕产业链构建人才链,激活人才链提升产业链,永安市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成为人才洼地。
文字、图片:永安记者站 魏兴谷 文/图
新媒体编辑:王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