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在歌舞《相约幸福时代》中拉开帷幕,活力四射的现代舞蹈,展现了福建省广大干部群众昂扬奋进的新时代精神风貌。
活动中,来自福建省歌舞剧院、福建人民艺术剧院等福建省各级艺术剧院的演员,带来了八闽大地独具代表性的文艺节目,包括南词表演唱《九曲棹歌》、畲族舞蹈《凤冠银光》、戏曲联唱《闽韵流芳》、蟳埔女舞蹈《簪花围》、新民乐《坊巷月韵》等节目,木偶戏、莆仙戏、高甲戏等福建省优秀传统表演艺术,以及极具福建特色的茶艺、剪纸等传统艺术表演。 由福建省第九批援疆干部原创词曲,福建省人民艺术剧院、福建省歌舞剧院的演员合作带来的援疆主题朗诵与歌曲合唱《疆海同在》,更是展现出福建援疆25年来,闽昌两地人民心手相连、共同奋进的精神风貌,生动诠释了两地文化交融的深厚情谊与共同发展的辉煌成果。 演出在歌舞《灯火里的中国》中落下帷幕,同时玛纳斯官方零距离视频号、抖音、快手、微博、好地方客户端对本此演出进行了直播,全网观看量达到5万多人次。 专场文艺演出中,三明市歌舞剧院带来的山歌连唱《青绿如歌》深受玛纳斯各族群众的喜爱。这是三明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传来的的呼唤,展现了如诗如画的山水风光,也唱出了三明儿女热情好客包容的气质。 三明原创山歌表演唱《青绿如歌》共包含四首地方特色浓郁的山歌,其中《青山绿水畲乡美》是在畲族山歌的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创作的,它表现了永安青水畲族乡浓郁的畲族风情,以及如画的山水、优美的人文景观。 泰宁新桥山歌《岭下红酒歌》来自于中央苏区基点村之一的岭下村,歌曲旋律热情、豪迈,既展现了老区人民的热情,也传递了“一杯米酒”的深情。 将乐客家山歌《擂茶迎客》以擂茶为媒介展现了深厚的客家文化。客家擂茶是从东晋以来,中原百姓南迁入闽时带过来的,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2008年,将乐擂茶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首歌歌词质朴,感情真挚,旋律悠扬,展现了客家人热情好客的纯朴民风。 宁化客家山歌《剪掉髻子当红军》选自三明市歌舞剧院创作的交响诗组歌《军号嘹亮》,是在长征出发地之一宁化原有扩红山歌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编曲,旋律轻快,又有客家特色,展现了革命战争时期,以中央苏区宁化为代表的三明儿女积极响应号召,积极扩红,为新中国成立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当歌声在舞台上响起,悠扬的旋律仿佛化作一座无形的桥梁,跨越了地域的距离。这声声吟唱,犹如亲切的问候,打破了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连接起了福建人民与昌吉同胞的心。无论距离有多远,无论文化有何差异,音乐和艺术始终能够触动人心,将我们紧紧相连,共同编织出一幅美丽的民族团结画卷。 观众张宇现场近距离观看了表演,心情非常激动:“今天晚上演出的节目真的是非常精彩,特别是三明山歌表演让我对福建文化、三明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体现了我们闽玛一家亲的感情,希望闽玛两地能够继续加强交流与合作,让双方情谊更加深厚。” 三明市歌舞剧院以保护、传承客家民俗歌舞等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编创文艺精品,开展文化惠民演出等为宗旨,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立三十年多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创作了大量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音乐舞蹈节目,在全国和省级各类音乐、舞蹈比赛中多次获奖。这次带来的节目通过田野采风的形式,全面展示三明的山水风情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三明市歌舞剧院副院长张春英说:“三明有着中国绿都的美誉,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文化多样。参加这次演出,感受到玛纳斯人民非常热情,对我们节目非常喜爱。今年正值昌吉州建州70周年、福建援疆25周年,我们希望通过山歌表演增进闽玛两地人民深情厚谊,祝愿两地继续携手繁荣发展。期待以后能常来新疆,多做文化交流。” “今天的演出非常成功,让玛纳斯各族群众充分感受到福建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接下来,三明援疆指挥部将不断加强明玛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两地民族团结、文艺事业交流互访,深入开展文化润疆,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谱福建三明援疆新篇章。”福建援疆三明分指挥部副指挥长雷鸣表示。
新媒体编辑:欧贝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