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城热潮涌 发展势如虹 ——写在永安撤县设市40周年之际

e三明   2024-09-12 23:28:06   阅读

●全媒体记者  李远明  永安记者站  林  丹  陈莉莉  邹  雯  魏兴谷

初秋的燕城永安,热潮涌动,活力迸发——

总投资75亿元的永安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现场,工程建设快马加鞭;

总投资16亿元的建新轮胎二期项目——年产150万条全钢子午线轮胎生产线全面投产,高品质轮胎源源不断下线;

闽中公铁联运物流基地铁路港专用线项目抓紧扫尾,投入运营在即;

……

四十载风雨兼程,四十载岁月可歌。

今天,在迎来永安撤县设市40周年的特殊日子,一幅幅凸显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面呈现在人们面前。

时光回溯。1984年9月12日,对永安人来说,也是一个特殊日子。经国务院批准,当日永安撤县设市。从此,永安翻开了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四十载砥砺奋进,四十载厚积薄发。

如今的永安,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发展动能有效增强、发展潜能逐步释放、发展质效不断提升。自1995年首次获评“福建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市)”以来,永安已上榜28年!

实力塑造魅力。“中国十佳魅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等一张张含金量十足的城市名片,让永安备受瞩目。

1

城市,精彩蝶变







幢幢高楼错落有致、条条道路有序延伸、座座公园遍布其中……从空中俯瞰永安城区,一座诗意栖居的品质现代之城图景乍现,让人流连忘返。 

在永安人眼里,永安撤县设市以来,城市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变大了。目前,永安城区建成区面积达32.36平方公里。可在40年前,永安城区建成区面积仅有7.1平方公里。

“永安人民用40年的时间将城区面积扩大了4倍多,而永安从1452年设县到1984年历时532年,才将城区面积建设成7.1平方公里。”永安市小陶镇四级调研员朱学勤介绍。

朱学勤,1985年从福建建筑工程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毕业后,就在永安从事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长达31年,参与并见证了永安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历程。

一路高歌40年,城区面貌绽新颜。永安城市建设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城区面积的扩大,更凸显了城市功能的完善、品质的提升。

改造,让一个个老旧小区实现“逆生长”。仅2021年以来,永安累计投入47亿元实施城市建设品质提升工程,共有180个老旧小区完成或加速改造,城市路网、垃圾污水处理系统、山水慢道等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交通路网是城市的血脉和骨架,关系着群众的日常出行。

荣康西路,长1公里、宽32米,是2019年12月竣工通车的一条永安市政二级主干道。

“虽然这条路不长,却是连接燕江南路与含笑大道,贯通永安新老城区的重要 ‘动脉’。”今年59岁的崔静,是永安市燕南街道龙岭社区龙岭新村居民。她在永安生活了多年,目睹着城区路网的纵横变迁。

1997年6月,新安桥、新安路竣工通车;2003年,路长约2公里、宽36米的巴溪大道竣工通车;2012年2月,总投资约3亿元的绕城公路建成通车。对于永安城区路网的优化,很多老永安人如数家珍。

城区日益畅通,一个个生态“慢行圈”也悄然形成。

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走进龟山公园,绿地慢道、喷泉广场、湖心凉亭、假山瀑布映入眼帘。

作为永安最早建设的综合性城市公园,龟山公园是永安市民的共同乡愁。

龟山公园始建于1978年。1984年起,历经多次改造提升,目前总面积约450亩,成为集休闲游憩、运动健身、文化展示、科普教育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公园。

扩数量,提品质。40年来,伴随着虎形山公园、莲花山公园、南山公园、将军山森林公园、万竹山公园等城市公园遍地开花,龟山公园“一枝独秀”早已成为历史。

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在永安,“推窗见绿、出门进园”这种“诗与远方”的生活触手可及。

不仅是绿色,红色也是永安闪亮的底色。

永安既是原中央苏区县,又是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和北上抗日先遣队集结出发地。革命先辈在这片红土地上革命实践,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红色文化遗址遗迹资源。

据统计,永安现有红色文化遗址72处,其中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永安遗存红军标语1066条,是全国红军标语分布最密集的县(市)。

修缮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驻扎地旧址群、建成全国首个实体性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打造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主题公园……近年来,永安有效推动了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红色文化旅游开发,让红色热土持续焕发生机。

内外兼修,催生永安城市精彩蝶变:变得更新、更美、更富内涵!

2

产业,集聚壮大







区域发展,项目是载体,产业是支撑。

数据显示: 1984年,永安设市之初,国内生产总值和规上工业现价总产值分别为3.35亿元、3.82亿元;2023年,永安国内生产总值和规上工业现价总产值分别为495.61亿元、824.68亿元。

数据大幅增长的背后,正是永安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项目为王,持续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体系、蓄积高质量发展澎湃气势的真实写照。

今年以来,作为福建省最大载重汽车生产基地,永安汽车产业捷报频传:

中国重汽集团福建海西汽车有限公司的M20驾驶室总成建设项目目前已具备批量生产能力;永安第一台插电式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下线,填补了国内长续航、载重大的新能源车型的空白。

永安是福建汽车的发源地。1969年,永安汽车修配厂试制出全省第一辆FJ130型载重汽车,结束了福建不能造汽车的历史。

多年来,永安汽车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通过技术创新、铸链延链、转型升级,永安市汽车产业现已重塑竞争新优势,稳步驶上新赛道。

走进三明埔岭汽车工业园区,重汽海西M20驾驶室总成建设项目冲压车间里机器轰鸣,7台机器人挥舞着机械臂正在传递物料,与5台压力机协同运转,自动完成上下料、冲压、切边、传送等工序。

驾驶室是载重汽车的核心部件。企业负责人说,新增年产5万台M20驾驶室总成生产能力,可有效补齐现有产业链条和产品短板,实现产能提升、产品升级两大进步。

审时度势,倚势而为。2010年,永安与中国重汽集团牵手,由中国重汽集团重组永安汽车厂,成立重汽海西汽车有限公司。

目前,这家公司已形成年产轻卡5万辆、中重卡5万辆的产能规模。

龙头引领,产业集聚。三明埔岭汽车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黄玉棋介绍,目前工业园已形成以重汽海西为龙头,商用车、新能源汽车、专用车为主导的汽车全产业链配套体系。

“工业园已入驻各类配套企业3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涵盖整车制造、专用车、零部件及其他汽车商贸物流企业。”黄玉棋说。

今年1至8月,永安汽车交易额约13.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5.8%。

移步永安尼葛开发区,建新轮胎(福建)有限公司生产经营同样红红火火。

建新轮胎是永安汽车及机械加工产业的龙头企业之一。2014年,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年产中高端品牌全钢子午线轮胎180万套。凭借着过硬的品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地。

“从第一条全钢子午线轮胎生产线投产,到现在建成二期项目——年产150万条全钢子午线轮胎生产线,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公司董事长蔡友志十分感慨。

蔡友志说,当初选择在永安投资兴业,正是看中当地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以及土地等完善的要素保障。

二期项目的全面达产,让建新轮胎产能带来“井喷”效应:年产300多万套全钢子午线轮胎,规格更是多达300多种。2023年,公司实现产值35亿元。

在蔡友志的办公室,“省优秀民营企业”“福建名牌产品”“三明市制造业十强企业”“永安市纳税大户”等50多块牌匾张挂墙壁,彰显了建新轮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

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集聚区。2023年11月以来,永安以“一区多园”整合为抓手,将汽车工业园、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北部工业新城等园区进行管理机构整合。

园区整合,如何发挥出“1+1+1>3”的效果?永安着力优化园区空间布局、管理体制,推行“园区管委会+永翔集团”行政管理和市场化运营两驾马车并驾齐驱的一体化模式,构建资源统筹、管理统一、联动发展的发展格局。

乘势而上,扬优成势。永安汽车及机械加工产业聚企成链,年产值达256.53亿元;传统产业加速升级,建材、化工、纺织产业年产值超300亿元。

3

动能,持续增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永安拥有丰富的微晶石墨矿产资源,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2016年以来,永安明确将微晶石墨资源产业化列为重点攻坚任务,围绕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发展需求,建设永清石墨烯研究院、石墨烯应用工程实验室、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福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石墨烯产业孵化中心等科技支撑平台,促进创新研发。

好风凭借力。永安还主动与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中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先后引进20多个博士团队落户。

通过连续举办六届中国福建(永安)石墨烯创新创业大赛,永安推动了一批参赛项目成功落户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并进行成果转化。

引进一个项目,集聚一个产业,推动一方发展。

2020年5月,福建福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2021年初,公司在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投产。2022年6月,公司实现量产,年产能2000吨,产值3亿多元。

“我们的生产工艺,可以为园区翔丰华、烯望新材料、康碳等企业提供代加工服务,实现优势互补、抱团发展。”企业负责人吕尊华如是说。

铸链延链强链,产业呈现集聚效应,永安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目前,已有23家新型碳材料企业入驻园区,产品涵盖石墨类材料、碳纤维材料、碳纳米管材料、碳复合材料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型碳材料产业集群。去年,园区实现产值超30亿元。

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

连日来,在永安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现场,挖掘机伸长铲臂,运土车来回穿梭,呈现一派忙碌的施工景象。

永安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颇受关注。它被列入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福建省“十四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重点建设项目。

电站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安装4台30万千瓦可逆式水泵水轮发电机组。重点项目重点突破,目前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48亿元。

根据规划,项目于2029年9月首台机组发电,2030年6月4台机组全部投产。全面建成后,预计年平均发电量12.6亿千瓦时,年实现利税约1.8亿元。

“电站年可节约系统耗煤量63.9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9.9万吨,产生减碳效益约1.49亿元。”福建闽投永安抽水蓄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绍辉介绍,它将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一根翠竹,撑起百亿产业。

在永安市小陶镇长坂工业开发区,福建省八一永庆竹木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一片片粗糙的竹帘,经过十几道加工工序后,化身为一块块精致的车厢底板。

“这种板密度大、强度高,能够代替车厢原有的钢制底板,而且成本更低,使用寿命更长。”董事长徐先豪指着刚刚下线的竹木混合轻体板,一脸自豪地说。

2007年开始利用竹材生产集装箱底板的八一永庆公司,跑出了企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度,现已成长为全国林业重点龙头企业。

“植”此青绿,点绿成金。

永安加快打造竹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竹深加工产业。全市现有竹林面积102万亩、笋竹企业169家,打造出20个系列上千个品种,年均消耗毛竹4500万根。2023年,实现竹业产值107亿元。

更可喜的是,随着林票成功制发、天然林收储改革获国家林草局专刊推广、“竹师傅”平台开始运行,永安林改持续深化,动能十足。

4

民生, 共建共享







交通,一通百通。

四十年来,永安逢山修路、遇水架桥,致力绘就美丽的交通画卷。铁路总里程从1984年59.1公里增至2023年159.41里,公路总里程从1984年1126.81公里增至2023年2595.92公里。

随着南三龙、兴泉铁路的建成通车,永安南站的投入营运,永安跨入了“动车时代”。泉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永安无高速的历史,境内连接长深、泉南、永漳三条高速公路相继建成,总里程达129.4公里。

永安先后实施了“先行工程”和“百乡千村”“乡镇便捷通”等一大批交通民生工程,农村硬化和等级公路从无到有,实现了乡镇通等级公路、建制村通硬化路率和通客车率三个100%,87%乡镇30分钟内上高速的目标,百姓出行更加便捷。

城市有动车、连县通高速、镇镇有干线、村村通客车。永安,已经实现交通美好愿景。

下好先手棋,当好排头兵。在永安,交通先行折射出的,正是一股股敢为人先的闯劲和拼劲——

在全省率先实施“村村通”硬化路工程,实现100%行政村通硬化路;

在全省率先创设路长制,全力创建“四好农村路”, 成为全省首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公路 “微改造”工程,交通事故率大幅降低,取得“花小钱、办大事”实效;

全省首个“福路贷”项目落地永安,破解了农村公路筹资难问题,经验做法成为全国典范;

在全省率先推行村级网点智能化运营模式,客货邮深度融合发展,实现100%邮快进村和品质提升;

……

冲破定势,爱拼敢赢。

永安与铁路三大集团开展战略合作,加快省级重点项目闽中公铁联运物流园的建设,全力打造物流枢纽门户。

闽中公铁联运物流基地铁路港项目总投资8.68亿元,不仅是省重点项目,也是全省首个公铁联运的物流项目。

永安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罗政桂介绍,项目建成后将打开闽中地区跨境贸易新路径,带动闽中物流快速提升,降低制造业物流成本。

长(汀)永(安)快速铁路、三(明)永(安)快速通道、三明港永安港区航道、永安通用航空……一个个交通民生重大项目正加紧规划,为永安打造立体综合交通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健康是民生之需,是每一个人的基本追求。

9月4日下午,三明市永安总医院胸外科病房里,科室主任、主任医师杨力宝在向患者了解术后恢复情况。

三明市永安总医院胸外科可不简单:常规开展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等胸部微创手术,胸腔镜手术率达80%以上。其中,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通过减少操作孔,能减轻患者的创伤及疼痛,加速患者的康复。

“早先,我们医院只有外科。2011年,胸外科虽独立成立,但缺病房和设备,条件相当艰苦。”抚今追昔,杨力宝很是感慨。

上世纪80年代初,三明市永安总医院的临床科室也就十来个。随着投入的加大、技术的提升,临床科室也在逐步增加,目前达到45个。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当好群众健康守护人。

三明市永安总医院硬件设施、医疗技术、科研能力不断增强,医院设备投入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200万元,增至现在的5.1亿元;近20年来开展科研项目约200项,近10年来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00余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新建巴溪湾小学、迁建实验幼儿园、迁建一中附属学校、永安三中教学综合楼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中……一个个教育项目被列入永安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城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

近年来,永安始终坚持教育优先战略,不断投入资金着力破解学校“硬件薄弱、学位不足”难题。近10年来,永安共实施教育建设项目 29 个,投入经费近7亿元。目前,全市拥有高中3所、初中14所、小学40所、公办幼儿园20所,全市在校学生数5.5万人;另有中高职院校3所。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一个个民生项目的实施,让永安市民生活提质、幸福“加码”。

筚路蓝缕,初心不改;奋楫扬帆,正逢其时。四十不惑再出发,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上,永安仍在阔步前行! 


新媒体编辑:陈依婷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