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包裹”连接“大民生”——将乐县创新实施客货邮融合模式推动乡村振兴

e三明   2024-10-31 09:50:08   阅读

前半段是客舱,后半段是货仓,这是一辆特殊的客车。10月28日下午2点,驾驶员廖日森驾驶着一辆既载人又带货的“村村通”客车,前往将乐县黄潭镇的客货邮融合服务站。

黄潭镇率先实行的“三员融合”模式,使廖日森不仅是一名客运驾驶员,还兼任快递投递员和乡村道路专管员。“我现在的月收入比以前增加了大约1000元。”谈及客货邮融合带来的变化,廖日森满脸喜悦。

小站点连接城乡,村民的消费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

在黄潭镇客货邮融合运输服务站,村民们络绎不绝地前来取快递,快递单号电子扫描声此起彼伏。负责人吴云建熟练地取件、扫描、出库,工作忙碌而有序。

吴云建介绍:“现在网购需求旺盛,镇里的包裹数量不断增长。网点日均快递量接近600件,每天需要两个多小时来分拣快递,然后按村分类交给驾驶员,再送到镇上的快递点,摆上货架,方便村民随时取件。”

在卫生所、小卖部等人员聚集的场所设立的村级服务点,让村民余树兴深感生活便利:“以前到镇上取快递很不方便,现在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取到快递,真是方便多了!”

如今,村民平均单次取件成本降低了10元以上,快递配送速度提高了80%以上,出行班次增加了100%。快递“坐车”到村,为提升村民生活品质按下了“加速键”。

快递进村的同时,农产品也进城了。将乐县倾力打造的客货邮农副产品货运专线,是“小包裹”连接“大民生”的又一大亮点。有了这条专线,一批批将乐特色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被输送到全国各地。

在福建常口分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经理蔡荔娟正忙着将游客刚下单的清语橙打包,送往客货邮便民点,这样清语橙就能随游客返程后一同到家。专线的建立,使基地每年可节约运输成本1.4万元,带动常口村村民增收约30万元,村财增收约100万元。

将乐县鼓励乡镇发展农产品直采直供等新型农业产业模式,推动“客货邮+农产品”供应链深度融合,打造了常口村、西湖村等“农特产品+网红直播+农村物流”服务点,加速提升清语橙、红糖等产品的产、供、运、销一体化全链条服务能力。目前,全县已建成11个乡镇客货邮服务站、116个村级客货邮便民服务点,实现了农村客货邮全覆盖。

“我们将‘村村通’微公交作为客货邮融合运输的载体,每个乡镇至少规划1条融合线路,在群众出行、快递进村、末端配送及安全等方面实现了深度融合。”将乐县运输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刘珊珊介绍,现在每天下行至乡镇的快递量约为6000件,同比增长30%;每天进村约1100件,同比增长130%。

一线多运、一车多用,客货邮融合是将乐县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邮路班线双融合,实现了一天多线路、双业务运行,快递企业每年可节约乡镇站点人工成本4.8万元。通过整合邮车、“村村通”微公交等运输载体,形成了县乡集中共配、镇村统一派送的运输新模式,每年可节约企业运输成本33.6万元。


梁梦婷  施振强  蒋  璐  邱万勇

新媒体编辑:王丽华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