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的灯光灿烂夺目、悠扬的歌声动人心弦、舒适的环境清新惬意……自麒麟山公园夜景灯光工程完成后,“亮”起来的不仅有麒麟阁和烈士陵园及543台阶,还有被这亮丽灯光吸引而来的市民和游客。市民张女士说,如今麒麟山公园的“灯光秀”“音乐会”“星空露营”等夜游项目已成为三明市民夜间打卡的网红点,人气特别高。
除了麒麟山公园的夜景灯光工程,三明城市Logo在市区多个繁华路段亮相,以及沙溪河东岸公园花化彩化提升改造、闲置绿地升级口袋公园等让市区变得更美的亮化花化彩化工程,都是市人大常委会持续推动、助力三明城市品质提升的缩影。
发挥代表作用
为扮“亮”城市建言献策
三明市中心城区夜景照明灯光部分设备老化,总体布局较为分散零乱、不均衡,主次和特点不明显,风格、色调、形式较单一,一河两岸差异大,夜景效果一般,市民反映强烈,代表持续关注。
2024年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李衍坤提出了《关于提升会展中心广场周边沿江滨路夜景提升改造的建议》,建议采取有力措施,打造特色鲜明、多姿多彩的城市夜景;提升亮化档次,精心搞好规划建设,展现城市动感和活力;注重节能环保,加大实施“绿色照明工程”力度。市人大代表梁俏十分关心关注城市建设的短板,提出了《关于加强会议中心至碧口大桥段沿河夜景亮化的建议》,建议聘请专业团队,制定科学合理的夜景工程总体规划,确保夜间出行安全和舒适度;建立健全完善的夜景项目资金使用及监管机制,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多年来,市人大代表紧盯“夜景照明”,持续向政府反映问题,提出代表建议。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039号《关于进一步打造好三明城市文化景观的建议》,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026号《关于提升南部新城核心区“一河两岸”夜景工程的建议》,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178号《关于提升市区“一河两岸”夜景工程品质的建议》……
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积极回应代表和群众关切,结合代表建议督办,专题调研中心城区亮化工作情况,以专报件形式向市委提出建议,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截至目前,三明中心城区已完成城市文化广场周边夜景提升、三钢片区亮化提升、沙溪河(如意桥至三明北大桥)沿岸建筑楼宇亮化提升等项目。每当夜幕降临,繁华而热闹的沙溪河两岸灯光旖旎,城市的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代表们对建议的办理情况表示满意。
持续监督推动
为园林城市锦上添“花”
三明作为“老牌”的园林城市,各项工作要落到实处,法治保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市人大常委会紧扣实践需要、顺应人民群众呼声,于2019年10月1日制定出台了《三明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条例》,2021年5月组织开展了《条例》执法检查,2022年6月又进行跟踪检查并开展满意度测评,为提升城市生态颜值注入强劲的人大力量。
今年8月15日,第二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三明举办。如何更好地展现三明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城市整体形象?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中心城区亮化花化彩化工作情况调研列入2024年工作要点,助推城市“颜值”提升。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赖碧涛亲自带领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专题调研中心城区花化彩化工作情况,深入了解中心城区“两岸、一圈、多节点”在园林绿化提升方面的工作情况,要求做好重要节点亮化花化彩化改造,突出三明城市Logo和沪明对口合作元素,维护和拓展三明主城区大山、大水格局,构建具有三明特色的景观风貌带,高品质推进生态城市建设。
坚持问题导向
为一重山添绿增“彩”
山体增彩,既能为城市擦亮底色,又能满足广大群众的休闲娱乐需要,是一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在调研座谈会中,市林业局分管负责人汇报道:“今年争取中央财政‘2024年生态文明试验区项目’建设资金630万元,计划两年内结合市区周山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完成绿化、花化、彩化森林景观修复提升4500亩以上。截至目前,已完成列西街道北山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山场森林景观修复提升978亩。”
谈成绩实事求是,指问题直言不讳。市人大代表、徐碧街道洋山畲族村村委会副主任王建民指出:“中心城区周山森林景观改造提升涉及集体和个人的林地,林权权属较为复杂。近年来,为遏制松材线虫病疫蔓延,中心城区一重山森林景观破坏,改造成效不明显。”针对中心城区一重山森林改造资金不足,市人大代表施卫勇给出建议:“要结合我市多年来在林改上取得的经验,探索贷款贴息、合作入股、以地换绿等多种方式破解森林景观改造提升建设资金短缺问题,整合各类造林绿化补助资金,合理安排中心城区周山森林景观改造提升。”
为提高人大监督的实效性,市人大常委会与三元区人大常委会联动开展调研,形成“统一监督内容、分级监督推动、两级代表参与”的监督合力,推动市政府完成《三明市三元区城区周山森林景观提升改造规划方案(2025-2030年)(修编)》,目前已组织实施完成城区一重山林相绿化、花化、彩化等森林景观修复提升1518亩。
新媒体编辑: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