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纳斯县拥有120万亩耕地、746万亩天然草场,是天山北麓上一片美丽富饶的沃土。年终岁首话丰年,及时谋划好新的一年,方不误农时。12月18日,在新疆农业科学院玛纳斯农业试验站,试验站里的专家、玛纳斯县农业专家,以及来自三明援疆的农技人才齐聚一堂,为玛纳斯县农业产业发展“问诊把脉”。
农民生活红火起来。这一年,玛纳斯县棉花平均亩产达466公斤,最高亩产584公斤,令人欣喜。棉花、小麦、玉米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是老百姓增收致富的亮点,如何进一步优化品种、注入技术、提升产量、转化产能,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成为大家的共识。
玛纳斯入选首批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是全疆唯一入选的县市,科技赋能让种植户得到实惠。玛纳斯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主任沈波介绍,在三明援疆技术帮扶下,当地在石墨烯温室大棚培育雪莲菇,农户种植了两季,都实现丰产,挣到了钱。老百姓吃上了罕见之物雪莲菇,作为农技干部,当然要再努力一把。

农村地区更加繁荣了。试验站站长林明接过话头,突破科技、突破人才、成果落地,在一批批三明援疆干部的帮助和当地农技人员的努力下,试验站在玛纳斯打响了食用菌品牌,作为科研人员,要继续奋斗,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上下足功夫。
三明水稻制种在全国有名。援疆三次、累计时间两年多的正高级农技专家、玛纳斯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丛艳静一脸喜悦,她说,把三明在水稻种植方面的技术和理念带给当地农户,今年广东地乡引种的250亩水稻新品种,亩产大米400公斤左右,优良的口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同时助力提升品牌包装,开展稻米富硒认证,大米以每公斤10元至15元价格出售,畅销市场。丛艳静掰着手指头,细算了一笔账,种水稻每亩净收入1400多元,不比其他经济作物低。
在三明,稻田里还能养稻花鱼,拓展了百姓增收路子。稻花飘香,描绘着塞外水乡的诗意田园。玛纳斯县委副书记、三明援疆指挥部指挥长苏建章说,天山雪水,给予了玛纳斯丰富的水源,这片富硒黑土地,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我们不能辜负了她。在这里,我们打造“一带六基地”农业产业援疆,包括食用菌种植、“新特优”品种综合试验、绿色富硒水稻、农文旅融合、优质高效多胎肉羊生产集成技术、肉苁蓉种植加工,形成1条覆盖全县各乡镇95%以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产业援疆示范带。
在玛纳斯,还可种苹果、竹荪、羊肚菌、香菇、番茄等,结合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和自治区农科院与玛纳斯县之间的院县合作共建,进一步做好食用菌种质资源中心建设,赋予科研与量产,赋予科普与研学,赋予农文旅携手前行的力量。走出去考察学习,一批好产业列入三明援疆“十五五”规划编制,列入玛纳斯2025年乡村振兴项目,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为2025年“十四五”收官打下坚实基础,助力实现闽疆两地共建共享。

明玛一家亲,未来可期。室外,雪花飘飘,广袤的大地干净洁白。苍天不负有心人,瑞雪带着田野的希望、来年的丰收。
文字:大田记者站 颜全飚 通讯员 丛艳静
图片:三明援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