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苏区精神是2021年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福建三明全域为原中央苏区县,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伟人革命的重要实践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为这片土地注入的鲜红底色,不仅为打通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经纬线”提供了重要环扣,而且为续写“沪明合作”新时代篇章提供了丰厚的滋养。
“风展红旗如画” 深挖三明苏区精神内涵
坚定信念,彰显信仰力量。“风展红旗”“红旗不倒”,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使中国革命虽历尽苦难,却能淬火成钢。面对“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中国共产党人以精神伟力铸就“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战争史诗,使革命星火形成燎原之势。
求真务实,体现方法特质。“反对本本主义”“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仅1930年到1933年,毛泽东就相继完成《寻乌调查》《兴国调查》《东塘等处调查》《木口村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调研报告,并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写道:“马克思主义不是算命先生”“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
一心为民,站稳人民立场。“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是毛泽东开辟中央苏区时作出的指示,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管遇到何种风浪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是苏区精神的重要体现。
清正廉洁,涵养政治品格。三明苏区是中央苏区“扩红补给”的重要地区之一,多次受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的表扬。长征前,苏维埃中央审计委员会的审计报告中写道:“只有苏维埃是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自带干粮去办公”是当年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形象概括和真实写照。
艰苦奋斗,展现政治本色。“创业艰难百战多”,老百姓曾这样描述苏区干部:吃的金丝汤(红薯丝),睡的金丝床(稻草),穿的金丝鞋(草鞋),打的胜利仗。艰苦奋斗正是毛泽东强调的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争创一流,锻炼执政本领。创造“第一等的工作”是毛泽东对苏区干部提出的奋斗目标。三明苏区在中国共产党执政下,在经济、军事、教育、文化等各条战线涌现出一批先进模范,显示出共产党执政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可以说,中央革命根据地已经初现新中国政权机构的雏形,是以后党在全国执政和领导各族人民群众建设新中国的预演。
无私奉献,诠释忘我境界。苏区精神是广大苏区人民用血汗铸就的,三明人民为中国革命付出了巨大牺牲。据不完全统计,三明全市共有37200多人参加红军,有9万余人参加红军游击队、赤卫队和其他革命斗争(含担架队、运输队、模范少先队等),宁化至今流传着“保卫苏区有责任,禾口淮土比参军”的山歌。
打通“经纬线” 绘就精神谱系“星图”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在革命、改革、建设时期,以标识性历史事件、特殊区域与典型人物形成了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经纬线”,绘就了谱系“星图”。
从经线来讲,立足历史沿革、精神脉络梳理,苏区精神是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源泉,是联结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的环扣。中共闽赣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先后迁移至三明建宁、宁化和尤溪等地,宁化县更是中央苏区坚持到最后的八个县之一。可以说,三明苏区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形成中的一个重要时空坐标。
从纬线来讲,立足地域方位、精神特性阐发,三明地区既是中央苏区核心区又是革命老区,既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所在,又归属在“老区”所指的地域范围。这使得苏区精神和老区精神在谱系“星图”中既包含革命精神的共性,又各自具有特性,二者同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家族成员”,但所在“经线”的起点和终点、承担的历史任务不同。苏区精神是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和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形成的,彰显的是苏区时期的特色和个性,而老区精神则可以说贯穿从革命根据地创建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全过程,既与苏区精神交集,也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相辅相成。今天,重温“赣水苍茫闽山碧”的壮阔历史、解读“东方好区域”的重要地位、感悟不同历史阶段的革命精神内涵,是打通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经纬线”、激活精神谱系“星图”联动的重要步骤。
盘活三明红色资源 续写“沪明情深”时代新篇
沪明两地拥有相合相融的红色底色,在波澜历史长河中携手前行,共同丰富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面貌和精神世界。从1960年三明食品厂到1970年三明纺织厂;从18家上海企业和1万多名上海技术人才及其家属援建三明,留下“沪明情深 山海一家”的一段佳话,到202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从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到立足中国式现代化高度和区域协调发展全局深化沪明对口合作,上海与三明在产业转型、科技创新、数字建设、人才队伍等方面不断深化合作,在红色文化宣传、园区产业、文旅康养等10个重点领域协同推进,推动一系列盘活三明红色资源的新项目与好政策落地,助力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1999年7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泰宁看望慰问老游击队队员黄炳茂、调研“五通”工程后,作出“不要忘记老区,不要忘记老区人民,不要忘记‘五老’和这些革命老干部”的殷殷嘱托。新征程上,上海这座以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为己任的光荣城市不会忘记三明苏区,不会忘记老区人民,不会忘记沪明情深。弘扬苏区精神,盘活三明红色资源,必将为沪明新合作提供“润物无声”的滋养,汇聚四面八方的力量,从而绘就“风展红旗”的新画卷。
(作者郑要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党性教育研究中心教师;沈斐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党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新媒体编辑:李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