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别担心,就是水龙头的垫圈坏了,换个新的就好。”2月20日,在建宁县溪枫村一村民家中,黄小平正在查看水龙头的问题。话音刚落,他就把坏的垫圈拆下来换上新的,随后打开水龙头试了试,水流畅通,不再漏水了。
“没事了,如果以后有什么问题尽管找我。”擦掉手上的水渍,黄小平微笑着对村民说。作为一名退役军人,黄小平早已将责任与担当刻入骨髓,回到家乡后,他始终把村民的需要放在心上,力所能及地为大家排忧解难。
参军入伍 实现儿时军旅梦
黄小平出生于建宁县溪枫村,童年时,电视上军人威武英挺的形象,让他对军旅生涯充满憧憬。随着年龄增长,这颗当兵的种子逐渐生根发芽,最终促使他毅然投身军营。
2004年12月,黄小平入伍,在踏入军营的那一刻,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锻炼。
“每天天还未亮,起床号声便打破清晨的宁静,我和战友们便迅速起床,整理着装,开始一天高强度的训练。”说起服役期间的经历,黄小平历历在目。
部队的生活紧张又充实,黄小平还有幸参加队里的军事技能比武,凭借着精湛的技能和完美的团队协作,与战友们成功取得了比武集体第一名的好成绩。
“当时在赛场上,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就想着为集体争得荣誉。”黄小平回忆道,每次想到这场比赛,他的眼中依然闪烁着光芒,仿佛又回到那段热血沸腾的时光,让他深刻明白团队协作的力量。
守家乡情
归乡践行奉献志
2006年11月,退伍后黄小平先后在将乐和建宁县从事水电装修工作。在一次维护水电时,他发现家乡村子里大多是留守的老人和儿童,那时交通不方便,遇到生活中一些水电方面的小问题,村民都得去镇里或者县城请师傅来修,一来一回不仅耽误时间,还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从那以后,黄小平开始运用自己的技术在村里无偿帮助村民维护水电。哪家的灯不亮了,水管漏水了,一个电话,黄小平总是第一时间赶到。他背着工具包的身影,遍布村里的各个角落,尽管每次汗水湿透他的衣衫,但脸上总是挂着温暖的笑容。黄小平无偿水电服务赢得了村民们肯定,成为村里公认的“水电大王”。
“我是村里的低保户,小平经常会过来帮我们,定期主动上门服务,大家都很感谢他。”村民董学荣感激地说。
溪枫村四面环山,每到雨季、汛期,雨水如注,山体很容易发生滑坡,大量的泥石倾泻而下,影响道路交通,给村民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2018年,通过朋友介绍,黄小平了解到钩机行业有更好的发展机遇,又联想到村里的滑坡问题常常要用到挖掘机,他果断转行。
从此,每当村里遇到山体滑坡,黄小平都会借着在钩机行业的人脉,联系到挖掘机前来支援,他的身影也频繁出现在本地及周边乡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村民房屋修缮现场,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筑家乡梦
履职开拓致富途
“退伍不褪色,军人的使命就是服务人民,退伍了也一样。”这是黄小平挂在嘴边的话。
2021年,通过努力,黄小平成功竞选溪枫村的村支委。身份的转变意味着更大的责任,身为村支委,他常常穿梭在村民中,倾听大家的心声,解决村民提出的问题。
溪枫村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种莲历史,一直是建宁县的种莲大村。通过平时的工作和自己务农经验,黄小平发现每到莲子采收高峰期,村民们都得大包小包地扛着莲子,走到加工点,排着长队,一等就是好几个小时,常常要等到半夜才能结束加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23年,他拿出自己的积蓄,购入3台莲子加工机器,用于缓解村里莲子加工的压力。
在莲子采收高峰期,黄小平和妻子每天凌晨两三点就起床帮村民加工莲子,一直忙到第二天下午三点才结束,尽管脸上满是疲惫,但夫妻俩从未有怨言。
不仅如此,黄小平还发现村民辛苦种植的农产品常常因为销售渠道有限,有时只能低价卖给中间商,甚至滞销。想到妻子刚好懂一些网络电商知识,黄小平便试着帮村民在网上销售农特产。
说干就干,在2024年建宁县瑾轩生态农场正式成立后,黄小平和妻子开始在微信朋友圈宣传当地土特产,建立线上销售平台,打开网络市场。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村里的农产品,黄小平和妻子常常起早贪黑,拍摄农产品的宣传照片和视频,精心撰写产品介绍文案。发货的日子里,他们帮助村民一起打包和贴单商品。电商小店越做越好,村里的许多农产品都有了新的销售渠道,农产品卖出好价格,村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
“黄小平夫妻可是咱们村的大功臣!”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
“既要保卫边疆,又要守护家乡,不是哪里适合我,而是哪里需要我。”黄小平经常这么说,他始终保持着军人本色,心系家乡,用自己的行动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用平凡善举诠释着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