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贞堡景区内,连片的油菜花吸引众多游客。
安贞堡全景
▲修缮一新的码头铺夜景 ▶槐南传统民俗活动——打黑狮
文物一条街一角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安贞堡4A级旅游景区文旅基础设施综合提升项目加快推进;安贞里“宋韵明风”民俗文化馆、工艺馆、旧物展示馆等错落有致;次第开放的樱花、油菜花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打卡……随着“观花海、探古堡、鉴古币、赏古韵、品古味”中国乡宴·西华全牛宴暨安贞古币交流会临近,永安市槐南镇再次掀起美丽的盖头。 文旅融合促发展,乡村振兴上新台阶。近年来,槐南镇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厚重文化底蕴,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深入推动“四领一促”工作,以“爱拼敢赢”的行动自觉,加快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实现旅游基础再造、业态重塑、产品升级,打响旅游品牌,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活化利用 加快文旅深度融合 旅游是槐南镇一张亮丽名片,如何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思路,通过加强古堡、古建筑修缮保护,做好活化利用文章,推动文旅全链条深度融合,让传统村落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槐南镇党委书记曾治浩说。 毗邻安贞堡,“池间民宿”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入住。 此前,这里是一处破旧闲置的老屋。“房子快烂光了,村里经过商量,决定以建民宿的形式把它保护下来,补齐游客来槐南旅游没地方住的短板。”洋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池善鲕介绍。 洋头村引进专业设计团队,把民宿巧妙融入洋头村优美的自然风光,新建客房、观景台、小木屋、接待中心等设施,配套建设登山健身步道、露营地,昔日的“老破旧”成为集森林、文化、养生、旅游、度假等于一体的康养旅游基地。 “民宿有11间客房,节假日爆满,平时入住率在60%左右。”池善鲕说,民宿租赁时间25年,每年只需支付租金30000元,带动了村财增收、村民就业。 槐南镇加大古建筑保护力度,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古建保护修缮。同时,积极回引古建修缮人才,成立20余人的专业古建修缮队伍,采用“绣花”“织补”等方式对古建进行微改造,进兴堂、夏林堂、长兴堂等一批古建筑“瑰宝”重焕生机。 洋头村创新工作机制,推行“党建+”文旅模式,由村委会与古建所有人签订经营权、管理权流转协议,鼓励引导村民参与古建修缮。目前,洋头村已荣获“中国传统村落”等称号,创造家门口就业岗位110余个。 槐南镇加快推动文物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让文物活起来,让旅游火起来。 沿着新硬化的路面走进安贞里仿古门楼,眼前豁然开朗,路面硬化,草地平整,路灯崭新,一方池塘映照着一幢幢古民居,在绿水青山间氤氲着宋韵明风。 作为“农耕文化展展览区”,2号木屋还将引进西冷印社著名书法篆刻家廖富翔老师作品,设置书法篆刻作品展。 6号木屋修缮后,将作为厦门大学文化与遗产学院研学实习基地。同时,与上海电影制片厂李国民导演对接,在安贞里挂牌成立影视创作基地。 “作为田园综合体,安贞里还可以引进民宿、餐饮、休闲观光等新业态,通过活化利用激活历史建筑内在生命力,推动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打造槐南旅游新地标。”槐南镇镇长刘伟说。 保护一处文物,新增一个旅游好去处。 在洋尾村,文昌阁广场地面修整一新,周边绿化美化,成为槐南镇旅游精品线路游客打卡点。 始建于建国初期的洋尾村码头铺,是西华古街的缩影,承载着西华银圆市场交易历史。西华片区党委对其进行改造后,游客可以在这里沉浸式体验槐南银圆文化,品尝牛肉羹、粉干等当地特色小吃。 加快保护和利用良性互动,槐南镇打造了一批吸引游客前来拍照打卡新景点,为游客提供了更多新体验、新选择,走出一条文旅融合新路子。 以文塑旅 彰显槐南独特魅力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根和魂。 “我们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过找准文旅融合契合点、着力点,深挖‘文’的资源,做足‘旅’的文章,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不断提高槐南旅游的内在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曾治浩说。 悠久的历史,馈赠给槐南众多文化瑰宝。在这里,古老与现代交汇相融,厚重与有趣交相辉映,吸引着八方来客。 银圆文化,就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银圆交易在槐南民间流传已久,这里几乎家家都有收藏、流通古银币。槐南镇先后成立永安市西华收藏品会展有限公司,西华古银币交易市场与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和港澳台地区,日本、东南亚都有交易往来,形成了收购、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 “镇里非常重视古银圆文化产业发展,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加快推动银圆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曾治浩说。 在西华古银币交易市场,游客张先生拿起一枚印着安贞堡图案的银圆,反复摩挲,仔细察看。“我们在进行银圆交易的基础上,还可以提供银圆鉴定、修补、定制等个性化服务,推出了各种银圆工艺品。”洋尾村村委会副主任罗旌暖从事银圆交易30多年,他说,安贞堡旅游纪念币是银圆工艺品之一。 守正还要创新。槐南镇深入挖掘“红军银缘”故事,加快编纂《永安市古银圆文化》书籍,目前已设计制作了“永安是福,群燕腾飞”纪念版银币、安贞堡旅游纪念币等产品。 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其中,让古银圆文化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罗旌暖的儿子在传承父亲手艺基础上,大胆创新,紧跟互联网时代大潮,通过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以及抖音、快手等直播自媒体,开展线上线下交易,不断拓宽银圆交易市场。 目前,槐南镇已成为业内知名的古银币文化产业集散中心,银圆专卖店遍布全国,线上线下门店超300家,从业人员2000多人,年交易额达13亿元以上。 古币上新,古韵、古味绽放新光彩。 走进安贞堡民俗非遗传习馆,七个展厅、一个中心舞台,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展现、文字说明、影像播放等手段,全方位展示了槐南安贞旌鼓、杂剧作场戏、槐南唱曲、文昌阁点灯等1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安贞堡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安贞旌鼓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传承千年的作场戏是全国目前仅存的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如何让藏在深山的闺秀有人识?槐南镇结合“安贞旌鼓”“打黑狮”等1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开展展演,举办安贞文化旅游节、丰收节、全牛宴等活动,定期进行线上安贞堡解说、非遗表演直播,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去年,“安贞旌鼓魂”亮相中国国际旅游交流会,安贞旌鼓艺术团外出演出30余次,槐南非遗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 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槐南非遗大放异彩,杂剧作场戏脸谱、黑狮、木雕、安贞旌鼓等非遗展品,吸引大量过往游客眼球,打造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品牌。 文化为魂,拓展文旅消费新场景。散落在绿水青山间的特色古建筑,激发出文化创新活力,串成槐南镇旅游一道亮丽风景线。 擦亮品牌 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优势,为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我们立足良好生态环境和独特人文资源,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开发文旅产品,完善配套设施,持续擦亮槐南旅游品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共同富裕步伐。”曾治浩说。 阳光明媚,诗意盎然,上罗溪村珍稀树种园迎来了樱花盛花期。漫山遍野的樱花,与桂花、白玉兰花相映成趣,令人心醉神迷,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在安贞堡景区,连片的油菜花在春日暖阳下尽情绽放,宛如金色的海洋,随着微风吹拂泛起层层金色波浪,花香扑鼻,令人心旷神怡。漫步花海,花田、古堡、村落,构成了一幅幅迷人的田园风光图。 以花为媒,把游客流量变成发展增量。 “这段时间来了许多游客赏花,再加上镇里还要举办全牛宴、古币交流会等活动,民宿客房被订得满满的,农家乐生意也被带动了。”池善鲕说。 一边盯着眼前的生意,一边盘算着如何带动村里发展、村民增收致富。这阵子,池善鲕的日程表排得满满的。 3月10日下午,池善鲕和几位来自莆田的客商,商讨村里粉干厂的生产、销售等问题。 槐南粉干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随着游客纷至沓来,不仅村里农家乐粉干用量增大,还成为许多游客的伴手礼。 洋头村一处苗木大棚因经营不善,闲置多年。村“两委”研究决定,盘活闲置资产,引进粉干加工厂。 “村里投入资金50多万元,粉干厂建好后,只能由村民竞标经营。”池善鲕说,在前期培育阶段,每年以租金2万元起标,中标者经营,租金上缴村集体,大约可以解决20多名村民就业。 除了粉干,槐南还有雪蔗、油茶、莲子等特色农产品,洋头村还计划建榨油厂、榨糖厂,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村民有了增收新路子,村级集体经济同步发展。洋头村采取投资建民宿、建设文物一条街等方式,每年可增加村财收益10万元以上,并带动周边3个行政村村均增收6万元以上。 和洋头村一样,洋尾村也看中文旅产业发展前景。“品相不好的甘蔗,或者市场不好卖的时候,我们也用甘蔗来榨糖,保证村民不愁销路。”罗旌暖说,洋尾村种植甘蔗300多亩,年产量四五百万斤,目前榨糖厂已完成厂房建设,设备安装后就可以投入生产。 游古堡、赏非遗、品美食,乘着旅游东风,有效拉动了安贞雪蔗、粉干等特色农产品销售,拓宽了百姓增收致富路子。 特色农产品有销路,古玩市场也迎来新的春天。 作为安贞堡池氏后裔,池善耀经营古玩30多年,店铺位于安贞民俗文化一条街。“这几年游客越来越多,来民俗文化一条街的人也多了,对古玩销售、提升我们这条街知名度都有带动作用。”池善耀说。 一业兴,百业旺。槐南镇以文化为魂、旅游为媒,乡村振兴迸发新活力。 征程风帆劲,笃行向未来。立足新起点,槐南镇“心‘槐’梦想、迎‘南’而上”,朝着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之路,奔向更富有诗意的远方。
永安记者站 魏兴谷 通讯员 罗志杰 文/图
新媒体编辑:邓怡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