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对指尖,中间隔一段空隙。挺稳的。”3月25日,在三明市第一医院病房里,65岁的陈阿姨正依照医生指引进行手部动作测试。曾经颤抖不停的双手,如今已能稳稳当当地完成动作。这一令人欣喜的转变,得益于上海瑞金医院与三明市第一医院携手成功实施的三明首例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标志着三明神经外科诊疗技术迈向精准化的新征程。 张小小(左一)为患者做术前CT检查 陈阿姨与帕金森病已顽强抗争了12年之久。起初,她仅手部稍有颤抖,然而病情逐渐加重,发展到全身僵直、动作迟缓。长期服药后,严重的异动症使她生活几乎无法自理。幸运的是,上海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医生张小小作为驻点专家,来三明市第一医院坐诊。陈阿姨的女儿抓住这难得的机会预约门诊,经张小小评估,陈阿姨符合手术治疗的条件。 “药物控制效果不佳,还出现了药物并发症,且疾病病程超过5年,‘美多芭冲击试验’的缓解率远大于30%,正处于手术治疗窗口期。” 张小小医生解释道。 3月22日,手术正式进行。上海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孙伯民和张小小医生,与三明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团队紧密配合,运用高精度立体定向技术,将电极精准植入患者大脑苍白球靶点,实现毫米级精度。术后观察期,张小小每日多次查房,通过精细调整刺激器参数、制定个性化药物减量方案,有效缓解了陈阿姨的症状。 上海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孙伯民(右二)和张小小(右一)为患者实施帕金森病DBS手术 “妈妈走路终于变得灵活了!” 陈阿姨的女儿激动地说。 “今天开机后,病人的震颤、僵硬症状明显减轻,对指、双手前平举、步态等动作都比较平稳。” 张小小说。 此次DBS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沪明协作机制的生动实践和重要跨越。双方以“专家驻点+本地跟学”模式,实现了顶尖技术的“无缝平移”。“通过与上海瑞金医院团队紧密合作,我们在三明仅用1个月时间,就完成了40余例运动障碍疾病患者的就诊工作,并迅速建立起覆盖‘筛查—评估—手术—程控’的全流程管理体系。”张小小介绍说,“我们的目标不只是‘输血’,更在于‘造血’——三年内为三明培育一支带不走的功能神外团队。” “这场跨越山海的手术仅仅是个开端,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合作,不仅实现技术的传递,更要做好医者仁心的传承。” 孙伯民表示,依托瑞金医院神经调控技术平台,双方将携手建立覆盖闽西的帕金森病大数据中心,实现病例追踪和诊疗标准化。同时,通过开展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的研究,进一步推动精准医疗迈向新高度。
文字、图片:全媒体记者 曾锦锋 通讯员 郑 烨
新媒体编辑: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