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 泰宁梅口:喜看大洋换新颜,乡村如画更宜居

e三明   2021-09-06 16:40:06   阅读

走进三明泰宁县梅口乡大洋村,“青山环拥、白云相伴,庭院错落有致,乡间小道干净整洁,墙绘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画卷正慢慢舒展......”但曾经的大洋村,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


梅口乡大洋村


“以前村子里的泥泞路段很多,一到下雨,出门回来一脚的脏泥土。”回忆起过去的村庄,村民游文安很是感慨。现如今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住上了新房,门前屋后点缀上绿植美化,还有了小公园和篮球场等休闲休憩场所。


村民有了新房新屋更有新环境。梅口乡集镇公共服务管养分离的市场化运作后,逐步组建了一支现有15人的生态综合管护队,对全乡划分的3个片区实现了环境领域全方位管护。自此大洋村的环境问题“有人管了”,通过管护队的努力,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大洋村随处可见“堆积成山”的垃圾成了历史。长时间耳濡目染,如今的村民看见地上的垃圾会主动清扫,维持村子的干净卫生。


大洋村生态综合管护队


村子的环境焕然一新,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跟上了。村里邀请了泉州黎明大学的老师和学生,创作出一系列栩栩如生、富有乡村文化气息的艺术手绘墙画,让村庄多姿多彩富有朝气,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村民的审美,变“被动学”为“主动看”,促进了村风、民风的改变。


“以前待在村子里,我们除了做农活就是回家做饭,消息不灵通,更不要说学习什么文化。”村民游建财谈起自己精神生活的变化“自从大学的老师和学生来村里进行墙绘设计后,通过边看边聊边学,感觉自己也是个‘文化人’了。”


大洋村艺术手绘墙画


2019年以来,大洋村每年都会举办系列重阳节文化趣味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充实了老人们的老年生活。乡、村两级十分重视文化保护与传承,特别是深挖村子逐渐消失的传统民俗文化,上下大洋自然村的“五谷丰登节”、元宵板凳龙等文化重新被大洋村重视保护。“看着元宵板凳龙重新被大家重视和保护,很是开心,这份丢失多年的乡愁总算被重新拾起来了。”村民李庆端说。


环境美了,村财增收了,村民的生活才有了盼头。自2016年以来,村两委在脱贫增收项目上为寻求更大的突破,积极谋划,定准产业项目,通过入股产业、交由公司运营、邻村抱团取暖、购买旺铺等多种方式,参与投资“借船出海”,每年村财和村民共实现近20万元的收益,不断地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大杨村村委会增收


“因为家里劳动力少,我们也没有什么收入渠道,没什么奔头。现在好了,村里免费出资金帮我们入股大金湖航运公司,年底了还可以得到股份分红,增加了收入来源。”大洋村曾经的贫困户黄莲英告诉记者。


近年来,在上级帮扶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大洋村两委和群众步调一致、同心聚力,光伏发电、购买航运公司股权、店面租赁等一批批富民产业应运而生,村财、村民的“钱袋子”实现双增收。如今的大洋村,幸福洋溢在村民脸上,一张张开心的笑脸,书写出一幅色彩斑斓的乡村振兴篇章。


新媒体编辑:徐丽贤

来源:市委乡村振兴办、 ​泰宁县委乡村振兴办、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