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
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
《关于实施新时代三明工匠培育工程的意见》,
力争“十四五”期间,
年均培育高技能人才1600人以上,
到2025年末,全市技能人才总量40万人,
比2020年末增长20%。
根据“三明工匠”培养工程计划,我市将以培育知识型、创新型、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实施技能人才“强基”“提升”“头雁”“激励”四大工程,引导广大劳动者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走技能成才之路,进一步开创全市上下重视技能人才、大抓技能人才的新局面,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
在实施技能人才“强基”工程方面,通过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完善职业教育招生制度、发挥技工学校骨干作用和加强职业培训阵地建设,服务我市特色经济发展。以职业院校培育为主渠道,加快培育基础技能人才,计划每年培训各类技能人才2万人次以上,职业技能人才评价1万人次以上。
在实施技能人才“提升”工程方面,通过实施企业技能提升行动、鼓励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和深化校企合作等方式,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促进产教融合。对组织员工开展在岗、转岗和脱产等多样化培训的,按参训人数给予培训补助;支持企业建设技能人才培养中心、技能大师和劳模工作室,对市重点企业高级技师每月给予补助;对开展新型学徒制的,按人数给予企业补助。
在实施技能人才“头雁”工程方面,通过定期开展“明匠”等遴选、“名师带高徒”和竞赛引领行动,在市重点行业产业培育一批高技能人才“领头雁”。计划在2021年至2025年期间,每年遴选一批“明匠”,给予一次性人才奖励金、人才待遇和每月补助,并对符合条件者授予“三八”红旗手、“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称号;每年组织100名高级技师每人带徒3人以上,给予师傅与徒弟所获技能提升同等数额奖励;对承办县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的按场次给予补助,对省级一类以上职业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和指导教练给予奖励,力争每年带动10万名以上企业职工学技能、练技能。
在实施技能人才“激励”工程方面,通过提高政治、经济和社会待遇,全方位激励技能人才立足岗位持续提升技能,积极投身创业创新创造。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陈 渴
新媒体编辑:徐丽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