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新城尽可期。12月19日,三元区陈大片区二期A地块项目征迁工作圆满收官,这背后是许多党员干部冲锋在征迁前线,用一次次真心真情真服务,换得一颗颗期待未来的“征心”,共同绘就瑞云智慧新城美好的明天。
征迁工作在前头, 百姓困难入心头
10月10日凌晨2时,罗某郑重地在征迁协议上按下鲜红的手印,灯光下,他紧紧握住征迁干部王惠峰的手说:“我和老伴年纪大了,接下来的看房和腾房工作也拜托你们了。”曾经的征迁困难户,变成了政策的支持者,这个转变因何而来?
区、镇、村500多名征迁干部全部深入一线推进征迁工作。三元区委区政府按照年龄、性格、专业、知识、能力、经验最佳组合的原则,从区直机关优秀科级实职干部及后备干部中,挑选近300名机关党员干部,到陈大镇陈墩村建设指挥部共同工作。挂包干部、三元区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王惠峰就是其中一员,村民罗某是他的挂包征迁户。
“这个政策,我老人家听不明白。”“我要忙农活,老伴身体不好,没时间和你们说。”……面对上门的征迁干部,最初,罗某既不让测量房屋,又不让进门。
“是不是我们的宣传工作还没做好?”王惠峰不气馁,多次上门与罗某进行沟通。在交谈中发现,罗某和其老伴年事已高,老伴身体不好在家中休养,如今粮食成熟无人收割,即将错过收割的最佳时机,这让罗某心急如焚。
王惠峰和他的征迁团队决定立即帮罗某收割稻谷,解决燃眉之急。在田间,大家甩开膀子,有的割稻子,有的脱粒,有的搬运,分工协作,有条不紊,个个汗流浃背。经过干部们齐心协力,罗某家的粮食一天时间就收割完毕,大家还帮忙将打好的谷子搬运回家。
晚上,王惠峰经常去罗某家里帮忙做饭。夜色中,他和老人坦诚交流,沟通方案。“我来自国土部门,对业务熟、对政策精,用最浅显易懂的话将评估方案说给老人听。”王惠峰说。征迁工作人员的热心和耐心,融化了老人内心的坚冰,最终他在协议书上签了字。
征迁路上,众多征迁干部迎着晨曦而来,踏着月色而归,认真倾听民意,真心解决困难。
阳光征迁赢信任,美好期待予群众
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陈大镇政府副镇长罗志权,既是征迁干部,也是征迁户,家中的宅基地在此次征迁红线的范围内。征迁公告一出,罗志权的家人对征迁也有许多疑虑,他们观望着,讨论着。罗志权将征迁政策细心地讲解给家人听,将市、区征迁会议精神传到家里,打消了家人的困惑。“我在这住了许久,征迁可以改善我们村民的住房条件,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是支持的。”罗志权父亲朴素的话语里,饱含着对未来美好的期待。罗志权家庭第一时间完成了签约,随后带动周围村民陆续签约。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让老百姓吃亏,才能博得信任。”陈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罗维镇说。房屋征拆补偿款一直是居民关心的问题,想要做好征迁工作,就必须取得居民的理解和信任。罗维镇一遍遍地宣讲政策、一趟趟地上门沟通、一次次地答疑解惑,以“真心”换“征心”,切实消除拆迁户的思想顾虑。针对群众对拆迁工作的各种疑虑,他通过村务公开栏,对拆迁范围、补偿标准、涉及户数、实地丈量、迁坟数量、监督员名单、举报电话等进行全面公开。
征迁政策不理解,征迁干部来解答;家庭矛盾未解决,征迁干部来调解;官司矛盾求帮助,征迁干部找律师。真情化甘露,润物细无声,征迁组敲开了一扇扇“心门”,签约工作上演了一个又一个“征迁温暖瞬间”。
陈大片区征迁工作组第七组组长叶玉坤在朋友圈写下这几句话:“一群人,谨记嘱托,追寻着梦想,绘就智慧的蓝图,铸就明天;一群人,怀揣着美好的向往,把脉大地和过往,阔步前行……”那时,他刚刚下班,踏上回家的归途。12月19日凌晨一时,最后一户征迁户肖某成功签约,三元区陈大片区二期A地块235户村民自建房征迁任务圆满完成。
记者:林馨怡 三元记者站:刘子豪
新媒体编辑:李雨青 陈雨欣(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