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5月,福建省会内迁,永安成为福建战时政治、文化中心。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的感召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他们中有坚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有蜚声文坛的作家、学者;有著名木刻家、翻译家、记者;有爱国民主人士,还有大批热情奔放、血气方刚的爱国进步知识分子以及支持抗日文化活动的国民党文化官员,一时间山城永安成为文化人士荟萃之地。

霍胤光,1917—1993,又名霍劲波,别名霍振、霍光,笔名涤川、郭巴等,湖南湘阴人。1939年4月在湖南加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后经组织决定,分散隐蔽到福建工作。曾在南安任《南光日报》编辑。1941年到永安,任福建省政府助理秘书、省行政干部训练团科长,积极从事进步文化活动。曾推荐李力行、李志国、王毅林等人到东南出版社工作。1944年任“工合”永安事务所经理。因“羊枣事件”,于1945年8月11日在泉州被捕,1948年因配合地下党劫狱而成功出狱,参加了解放战争。

简印泉,1919—2008,祖籍广东番禺,1919年2月出生于福州。1940年1月在顺昌洋口英华中学入党。1943年从英华中学毕业后到永安,进省立农学院读书。他在同学中宣传革命思想,支持进步力量,密切联系群众,为在学校中建立党的组织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随校迁到福州战坂,发展了七八个学生党员,建立了党支部,他亲任中共福建农学院第一任党支部书记。1947年4月任中共福州第一市委委员,10月任闽浙赣省委机关工委书记。1948年1月任福建省宁化、明溪、清流和江西省瑞金、雩都(于都)、石城六县中心县委负责人。

柯咏仙,1916—1994,女,曾用名嘉平,福建长乐人。1935年进入北平师范大学就读,“七七事变”后南下。1938年在江西南昌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弋阳、遂川等地从事妇女工作。1940年5月从江西回福建,被国民党顽固派投入监狱。后经保释,于1940年8月到永安任《现代儿童》主编,开展抗日救亡宣传。1941年到长汀侨民师范、长汀中学教书,1942年初在长汀厦门大学教育系续学。
新媒体编辑:张锡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