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5月,福建省会内迁,永安成为福建战时政治、文化中心。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的感召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他们中有坚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有蜚声文坛的作家、学者;有著名木刻家、翻译家、记者;有爱国民主人士,还有大批热情奔放、血气方刚的爱国进步知识分子以及支持抗日文化活动的国民党文化官员,一时间山城永安成为文化人士荟萃之地。

李达仁,1910—2011,原名李品珍,笔名史任远,湖南宁乡人。1937年11月在长沙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2月由中共湖南省工委任命为宁乡县县委书记。1943年10月经谌震介绍,到永安任《建设导报》主笔兼东南出版社首任经理。1944年7月入福建省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为《民主报》撰写社论七八十篇,并协助羊枣编辑《国际时事研究》周刊。李达仁在永安写得比较有社会影响的文章,一是《贾宝玉的出家》的序言,二是《方生未死之间》的序言,是一位笔锋犀利的多产作家。1945年7月15日因“羊枣事件”被捕,1946年4月获释。出狱后到上海、南京,不久到湖南参加游击队。
李力行,1919—1970,又名李敦蕾,湖南新化人。1940年5月在湖南邵阳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党组织被破坏,1944年5月疏散到永安,先任“工合”永安事务所负责人,8月接替李达仁出任东南出版社经理兼门市部主任。第二年春辞去经理职务,转入改进出版社工作。1945年7月14日因“羊枣事件”被捕,1946年2月保外就医。1946年夏离开福州到苏北解放区参加新四军。

黎烈文,1904—1972,又名六曾,湖南湘潭人。1922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助理编辑,曾参加文学研究会。先后在日本、法国留学,1931年获法国巴黎大学研究院文学硕士学位。1932年春回国,担任法国哈瓦斯通讯社上海分社法文编辑。后应申报馆总经理史量才之邀,任《申报》副刊《自由谈》主编,经常在刊物上刊登鲁迅、瞿秋白、巴金、茅盾、郑振铎等进步作家的文章。1936年,在上海创办《中流》文艺半月刊,从事抗日救亡文化运动。1938年春,应福建省教育厅厅长郑贞文之邀到福州,任福建省公报室编辑。后随福建省会内迁到永安,组建改进出版社,并任社长。他先后创办和出版了《改进》《现代儿童》《现代青年》《战时民众》《战时木刻画报》《现代文艺》六大进步期刊,力主“对抗战和建国两种工作都能有些许贡献”。他还创作和翻译了《第三帝国的兵士》等大量进步文学作品。抗战胜利后返回福州,1946年春去台湾。